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目的地攻略 > 中国 > 福建 > 福州 > 平潭 > 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福州旅游Fuzhou
 | 

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想去0

去过0

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欣欣平潭旅游  2012-11-29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海坛岛,亦称平潭岛。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全县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全县陆地总面积371.91平方公里,主岛海坛岛面积267.13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旧称“海山”。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一年四季都气候温和。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常青,终年花果飘香,是个天然的“大温室”,冬季也暖日煦煦。

“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类似于“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

一旦双脚被淤泥吸住,就会很难拔出,而与此同时身体却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这时候,倘若再遇到潮汐返潮,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打算去看海,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将“福建”列入行程计划之内,更不用说是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平潭岛了。事实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海岛不仅是我国第五大岛、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并且还是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约126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平潭岛左接福建海坛海峡,右临台湾海峡,四面环海,宛如镶嵌在碧波上的一颗明珠。整座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素有“千礁岛屿”之称。又因其主岛形似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神坛,所以平潭岛也被人们称作“海坛岛”。

罕见的海蚀地貌:

石蛋、石牡丹、石烛台

虽说也有洁白柔软的沙滩、蜿蜒曲折的美丽海岸线,但平潭岛真正的精髓却不在海,而在于大海与陆地交接处的那些岩石。

平潭岛上的岩石千奇百怪,即使走遍世界也很难在别处看到。怪石静卧海边,有的如“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有的又像“利鳄刺天”,锐不可当;更有“神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这类“象形石”中,最负盛名同时也最大气磅礴的是“半洋石帆”和“海坛天神”。

半洋石帆(又称“石牌洋”),位于平潭岛苏沃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上,远远望去是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犹如一艘扬起双帆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地前进。其中东侧的海蚀柱高达33米,西侧的也有17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花岗岩风化海蚀柱。

在岛屿南面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处,还有一块平卧着的,形似弥勒佛像的巨型灰白色花岗岩。这个“石弥勒”光头凸肚,双臂平直,耳喉俱全,身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体型足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4倍。

除了上面这些大家伙,“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被称作“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有人曾经数过,这种石蛋分层最多的可达18圈之多,最少的也有三、五圈,而且每一圈之间的距离都非常匀称。

置身平潭岛,各种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海蚀地貌星罗棋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有陶渊明笔下的“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之感。而这种诗人眼中的人文胜景,在地质学家看来却是一场来自岩石与大海间的持久抗衡:有专家指出,平潭岛上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花岗岩看似坚硬,其中却有很多节理缝隙,海水顺着节理透入后不断冲蚀剥蚀,最终把岩石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

石头厝:

水墨画、油画般的石头房子

除了用作观赏,在素有“光长石头不长草”之称的平潭岛,石头还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其中最主要的用处便是修房筑屋。

平潭岛上多岩石,加上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筑材料根本不耐“折腾”。于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他们先将石头加工成大小不一的方形石块砌成房屋主体,石屋的屋顶呈“人”字形,不留风雨檐;然后再用拱形瓦片铺盖,并在上面压上数不清的巨石以防大风掀瓦。

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千百年来,岛上居民住在石头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放眼望去,这些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的石头厝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和猪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也一律都是岩石垒就的。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石头厝的斑驳色彩。其中,岛上流水至东庠一带的石头厝多用火成岩建成,这种石头石质坚硬,颜色青墨中略带黑色,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它们的颜色由青墨色慢慢变成了黑色,远远望去,恍如一幅幅水墨画。而位于平潭岛最北端白胜村一带的石头厝,则一反这种淡雅水墨画风格,形成一种更热烈、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油画风格:鳞次栉比的石头房子浑身上下或红、或黄、或白、或灰,冷暖色调相接,画面明亮流畅,极富美感。

如果走近细看,可以发现平潭岛的石头房子主要有3种类型:四扇厝、竹篙厝,以及一种专门用来作为官邸府第的石头厝。其中,“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类似于莆田的“四目厅”,通常是不出檐(屋檐不露头)的或只出半檐。

据当地人介绍:四扇厝样式以“单进四房”为主,左右四间房屋分布两侧;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

那么,平潭岛上的石头厝究竟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平潭县志》记载,汉代以前,平潭的民居多是简易的石渔竂,屋顶为“人”字形,板瓦盖顶,压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于排水——这便是现在“石头厝”的前身。到了唐宋时期,石头厝发展为多间组合的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从清代中叶开始,平潭岛上结构完备的四扇厝终于出现……

讨小海的人:

在潮汐的缝隙里快速行走

对于摄影者来说,平潭岛上的风景除了海蚀地貌和石头厝之外,令人心动不已的还包括落日下的海滩、晚霞余晖,永不停息的海浪、废弃的斑驳木船,以及戴着亮丽头巾的清网、晒网、补网的美丽渔妇。

每天傍晚,当海面上传来一声又一声由远及近的马达声,刚刚还安详静谧的海滩便立马喧闹起来。早已等候在海滩上的妇女、孩子纷纷做好准备,只等船一靠岸,他们便向自己的丈夫、父亲奔去,分享收获的喜悦。

船刚靠岸,家家户户便忙活开了:强壮的汉子们忙着推船、扛船、拉网;女人们则一边帮着清点大大小小的篮筐中活蹦乱跳的鱼虾,一边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鱼贩们讨价还价;而孩子们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互相打闹嬉笑。

古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潭人很懂得这个道理。和其他靠海吃饭的渔民一样,在平潭,除了那些驾驶大船远海捕捞的渔民,还有一些人依然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近海捕鱼,他们被称为“讨小海的人”。

所谓“讨小海”,就是在大海潮汐间隙,带上特制工具到浅海滩涂上进行鱼虾捕捞。由于滩涂上纵横着许多齐腰深的海沟,所以每一个讨小海的渔民事先都必须得穿上一种特制的橡胶防水裤。下水后,渔民便根据各自的经验设置围网,并在围网下端安放网笼。一切准备停当,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了:涨潮时鱼虾会游到近海,进到围网里,退潮时海水下降,围网内的鱼虾便被困住无处可走,为了寻找出口,它们慌不择路闯进网笼,成为“瓮中之鳖”。

“讨小海”看似简单,其实还有些风险。由于网笼放置区域是在滩涂腹地,饱受海水浸渍,没膝深的厚厚淤泥会使行走变得十分困难,一不注意,双脚便会被淤泥吸住很难拔出,与此同时,身体也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倘若此时再遇到潮汐返潮,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讨海时,无论下海置网还是收获鱼虾都必须加快速度,争取时间尽快出海。

潮起潮落,雕刻刀一样的海风和海浪,不仅为世人精心雕琢出了一个海上仙山般的平潭岛,并“点石成金”,给予了平潭人建造彩色“石头城堡”的智慧和灵感,而且还在朦胧梦幻的落日余晖里,让潮水给讨海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惊喜……

更多相关海岛攻略请看:http://wan.cncn.com/zhuti/haidao/
 

想来个舒心又省钱的高性价比游吗? 加欣欣小海微信:cncncom2009 咨询哦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 (0条)
还剩下500/500
发表评价
    欣欣旅游顾问 小海

    已服务37335位游客满意率99%

    想了解更多? 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