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口城市的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青岛前湾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470万标准箱,全年超过500万标准箱已无疑义,由此跨过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临界点”,加上煤、油、矿,四大骨干货种已全部在西海岸港区吞吐,全港八成以上的吞吐量已由西海岸的新港区承担。正是由于前湾新港区的兴起,青岛港集装箱国际航线的密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欧美干线比重不断加大,世界最新一代的集装箱船舶相继靠泊,由此,前湾新港区的发展前景,从今年起开始明朗化,2010年和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200万和2100万标箱的发展预测,已跃然纸上,显示了一种发展的底气和自信。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基本确立
在我市重点发展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战略布局中,西海岸的优势在今年得到基本确立,几大制造业集群的框架,基本明朗。除了过去已在国内外形成明显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的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以外,“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在2008年年末正式揭牌的动向,标志西海岸石化产业的框架由此确立,这一进程,为未来几年内青岛石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奠定了核心基础。
三、区域经济的核心地位得到有力的奠定
西海岸新增长极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成为青岛市凝聚力与辐射作用发生质变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西海岸与腹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正在形成,西海岸已从项目的来者不拒,到根据产业链和环境等条件进行严格筛选。据了解,2008年以来,开发区、甚至胶南市已经拒之门外的大项目是近年来最多的。这一变化,充分说明西海岸经济地位质的提升。
四、第三产业水涨船高
第三产业水涨船高,自成体系且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开发区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当年便有近10家现代大型商业、酒店企业布点西海岸,其投资的规模、密集度,是近年来所仅见的。投资6亿、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兴建,更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与此同步,金融保险等产业也正在加速聚集,西海岸的CBD(商贸中心区)正在迅速由构想走向现实。在民办教育十分红火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机构在西海岸的聚集,今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年内便有一所高校正式招生、近千名研究生入校,一所新的高校签约进驻。目前,西海岸已经有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等多所高校落户。在总人口40万人的西海岸,7人中就有一人是在校大学生,一个新的“人才高地”在2008年的西海岸凸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开发区共吸纳高等教育建设资金15亿元,形成了占地近7000亩、在校生约7万人的高校群。随着北京电影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加盟,预计到2006年,总投资超过18亿元、占地9000亩、在校生突破10万人的“高标群”将出现在胶州湾西海岸。大学教育的兴起,将使西海岸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出现倍增效应。
五、生态新区正逐步成型
生态新区的发展理念形成共识,并正在成型。这一点在2008年得到了清晰的验证。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通过了开发区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验收。这是西海岸可持续发展观得到落实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 验收认为,在同类区域多在建成区部分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现实情况下,青岛开发区却对全部274.1平方公里的辖区,施行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实现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一步到位”。正在迅速崛起的胶南邻港工业区的布局也是以绿色为基调,胶南的湿地恢复和保护,在国内广为人知,成为环境建设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西海岸循环经济的生态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在2008年进入了一个较高的起点,搭起了一个健康的框架。
六、西海岸地位发生质变
两岸往来的增多,从轮渡客流的变化也可以得到印证,2008年,客流量在近年来居于高位的基数上,陡增百万以上,这是轮渡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城市发展的规律一再印证,老城区越大,老城区地价越高,人口越拥挤,新城区的发展越快,新老城区这种内在的关联,决定了西海岸崛起的必然。与此同时,多年的观察和同类区域发展的经验表明,海域的屏蔽和过滤作用,又使西海岸所吸引的人流,除海内外高素质的人才和富有活力的劳动力外,再就是知识和资本能量相对雄厚、活动半径更大的老城区市民。这些条件,必然使西海岸成为一片相对独立的,以更具活力的新移民为主,具有独特影响,其作用不可替代的现代化新城区。
想来个舒心又省钱的高性价比游吗? 加欣欣小海微信:cncncom2009 咨询哦